人民新媒网 湖北沙洋讯(通讯员 王光兴 田小芬 文黎明 王春蜜 秦荣)5月6日下午,湖北荆门市沙洋县第一初级中学报告厅内书香四溢,沙洋县摆渡船阅读项目作家进校园公益讲座活动”在此隆重举行。摆渡船阅读华中区负责人吕丹主任、校长秦荣、副校长王春蜜与全体语文教师、八年级学生共同见证这场文学与自然的深度对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探险家彭绪洛以《好课堂在大自然》为题,通过真实探险经历与创作智慧,为师生们打开了“行走的文学课堂”。
一是校长致辞:倡导自然教育与文学素养并重。校长秦荣在开场致辞中强调,学校始终秉持“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在自然中探索知识、激发创造力。他指出:“彭绪洛老师的探险文学作品不仅为孩子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更传递了勇敢、坚韧的精神力量。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讲座,学会观察自然、记录生活,让写作成为表达自我的有力工具。”
二是彭绪洛讲座:从罗布泊到文学殿堂的心灵之旅。彭绪洛以“探险家”与“作家”的双重身份,通过多媒体影像与生动讲述,带领师生穿越罗布泊无人区、攀登哈巴雪山、重走玄奘之路。他结合自身徒步雅丹魔鬼城、穿越可可西里等真实经历,分享了三点核心创作理念:
1. 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彭绪洛认为,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创作的灵感源泉。他讲述了在神农架原始森林观察动植物时的细节,如何将这些体验转化为小说中扣人心弦的情节。
2. 探险精神即成长密码:他强调,探险并非盲目冒险,而是在科学规划与安全保障下探索未知。这种精神可以培养青少年的观察力、应变力与团队协作能力,正如他在楼兰古城遗址考察时,通过分析房梁结构破解历史谜题的经历。
3. 写作需扎根真实体验:彭绪洛透露,自己每次探险都会随身携带笔记本,第一时间记录所见所闻。他以《少年冒险王》系列为例,说明小说中的地理知识、求生技能均来源于实地科考,细节的真实性是打动读者的关键。
三是互动环节:文学与成长的双向奔赴。在提问环节,学生们围绕“如何克服写作恐惧”“如何使描写变得细致生动”“怎样让文章的立意深刻”等问题展开热烈交流,彭绪洛以自身经历一一解答。
讲座尾声,彭绪洛为踊跃提问的学生赠送亲笔签名照及《少年科考队》《野人寨》等图书。讲座结束后,八年级(4)班学生龚睿瑜同学表示:“彭老师的故事让我明白,写作不必局限于书本,生活中的每一次观察、每一次尝试都是素材。我打算周末去公园观察植物,写一篇自然笔记。”
此次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与作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通过真实的探险故事与创作经验,传递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正如彭绪洛在讲座结语中所说:“真正的课堂不在三尺讲台,而在天地之间。愿你们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在探索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场跨越山河的文学对话,正在沙洋县第一初级中学的校园里播下探索与创作的种子。
供稿单位:湖北荆门市沙洋县第一初级中学
责编:董柏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