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民新媒网
您的位置   >   首页   >   教 育  >  

阳泉职业技术学院举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专题讲座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4月18日,阳泉职业技术学院邀请中华儒学会执行会长、北京市、山西省儒学会会长柳河东先生在图书馆报告厅为师生代表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立志修身——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专题报告。并结合第四届全国“相约《论语》 文化中国——世界读书日 人人读《论语》”活动,集体诵读了《论语》篇章和“横渠四句”。院党委书记李忠义出席活动现场,思政部全体教师、辅导员以及学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活动由院党委副书记赵强主持。

讲座中,柳河东先生从二十大报告论青年工作、二十大报告理论创新亮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抓手和精要、高校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5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自信是更深沉的自信,新时代大学生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赵强在主持时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的重大命题,学院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必须深刻领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意义,坚持“五育并举”,在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上落实落细落小,全面提升广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

他要求,在今后组织开展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一要拓展教学方式,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阐释。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不断挖掘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时代特征。二要加强课外教育,构建多元化教育平台。积极开展文化展览、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艺术表演、经典诵读、专题讲座等传统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三要提升教师素养,壮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团队。推动教师运用创新的理念、科学的精神来不断钻研和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解答大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此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将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增强师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给师生带来一道精神文化大餐。大家纷纷表示获益匪浅,在今后学习生活工作中,要学习传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汲取营养、提升素质,努力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代青年。

通讯员:刘罡明  段 宇

【人民新媒网】:写人民、为人民、服务于人民!
投稿邮箱:rmxmw_cn@163.com
商业合作;论文发表;微信:rmxmw_cn

为您推荐

“筑牢暑假安全防线”法治宣传进校园

2025年7月3日,石臼山社区党支部、关工委、赞皇县司法局在赞皇旭光小学举办了一场生动的“暑假安全”普法宣讲课。

北京市中华职业教育社领导到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走访调研

近日,北京市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北京市中华职业教育社秘书长赵宁康和副秘书长王岩带领市职教社机关全体同志一行7人到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走访调研。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包英华、院长蔡夕忠陪同调研。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大会

7月1日,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大会,重温入党誓词,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近期中央及北京市有关通报、文件和会议精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专题党课,进一步激励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为学院特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党徽闪耀映初心 华诞同庆启新篇”—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八百垧中学庆祝中国共产党104周年华诞系列活动

岁月峥嵘,征程壮阔。从南湖红船的星火初燃,到新时代巨轮的破浪前行,中国共产党走过104载光辉岁月。104年来,党始终以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以无畏勇气开拓进取,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壮丽史诗。值此党的104周年华诞,大庆市红岗区八百垧中学全体党员满怀崇敬与自豪,以赤诚之心向伟大的党献上最真挚的祝福,以奋进之姿续写新时代的华章。

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代表团赴柬埔寨执行南南合作技能开发网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与中国优秀职业院校合作是柬埔寨职业教育的机遇。”“中国职业教育非常有魅力!”……前不久,由蔡夕忠院长带队的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代表团一行,赴柬埔寨执行南南合作技能开发网络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获得柬方有关领导、专业人士以及职业院校师生的高度评价和“盛赞”,输出中国职教丰富经验的同时,共同促进了中柬“铁杆”友谊。

返回顶部